北斗卫星定位系统与GPS定位系统的区别
1、覆盖范围:北斗定位系统是覆盖中国本土的区域导航系统。覆盖范围东经约70°一140°,北纬5°一55°。GPS是覆盖**的全天候定位系统。能够确保地球上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能同时观测到6-9颗卫星(实际上较多能观测到11颗)。
2、卫星数量和轨道特性:北斗定位系统是在地球赤道平面上设置2颗地球同步卫星颗卫星的赤道角距约60°。GPS是在6个轨道平面上设置24颗卫星,轨道赤道倾角55°,轨道面赤道角距60°。航卫星为准同步轨道,绕地球一周11小时58分。
3、定位原理:北斗定位系统是主动式双向测距二维导航。地面中心控制系统解算,供用户三维定位数据。GPS定位系统是被动式伪码单向测距三维导航。由用户设备独立解算自己三维定位数据。“北斗”的这种工作原理带来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用户定位的同时失去了无线电隐蔽性,这在军事上相当不利,另一方面由于设备**包含发射机,因此在体积、重量上、价格和功耗方面处于不利的地位。
4、定位精度:北斗定位系统三维定位精度约几十米,授时精度约100ns。GPS三维定位精度P码目前己由16m提高到6m,C/A码目前己由25-100m提高到12m,授时精度日前约20ns。
5、用户容量:北斗定位系统由于是主动双向测距的询问--应答系统,西安汽车管理,用户设备与地球同步卫星之间不仅要接收地面中心控制系统的询问信号,汽车管理系统解决方案,还要求用户设备向同步卫星发射应答信号,这样,系统的用户容量取决于用户允许的信道阻塞率、询问信号速率和用户的响应频率。因此,北斗定位系统的用户设备容量是有限的。GPS 是单向测距系统,用户设备只要接收导航卫星发出的导航电文即可进行测距定位,因此GPS定位的用户设备容量是无限的。
6、生存能力:和所有定位卫星系统一样,“北斗”基于中心控制系统和卫星的工作,但是“北斗”对中心控制系统的依赖性明显要大很多,因为定位解算在那里而不是由用户设备完成的。为了弥补这种系统易损性,GPS正在发展星际横向数据链技术,使万一主控站被毁后GPS卫星可以独立运行。而“北斗” 系统从原理上排除了这种可能性,一旦中心控制系统受损,系统就不能继续工作了。
7、实时性:“北斗”用户的定位申请要送回中心控制系统,中心控制系统解算出用户的三维位置数据之后再发回用户,其间要经过地球静止卫星走一个来回,再加上卫星转发,小汽车管理,中心控制系统的处理,时间延迟就更长了,因此对于高速运动体,就加大了定位的误差.
*推出公车改革方案,全国范围的公车改革大幕正式拉开。对于公车管理这样一个普遍性的难题,国外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可为我国提供不少有益的借鉴。且看日本、韩国、英国和瑞典等发达地区如何管理公务出行,完善监督机制,用制度管好公车使用。
日本:公务用车很“小气” 鼓励官员公交出行
本**各部门内部用车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车,另一部分是共用车。公务车数量编制根据机关工作的实际需要配备,主要根据需要配备专车的**人数和机关公务活动的频繁度等情况决定。
由于日本无论**部门还是企事业单位,都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基本上制止了滥用公务车或者公车私用的问题,也就没有设立监督机构并**具体处罚措施,更没有通过卫星定位系统监测公务车去向的事例。
韩国:公车管理公私分明 首尔公务车仅41辆
韩国对公务用车有非常严格的管理规定,不仅严控公车数量,对公务用车的用途也有明确的监管措施。韩国《公用车辆管理规定》将公用车辆分为专车、一般公务用车、货车、巴士和特殊用车。只有次官级(相当于中国的副部级)及以上的公务员,才能配备专车,且只能用于上下班和公务出行,严禁私用。韩国国会议员均不配备专车,只是每年获得一定金额的汽车保养费和燃油费补贴。
英国:“专车”** 舆论监督“不可小觑”
根据英国的规定,**车辆和快递局为首相和内阁部长提供“专车”,为他们配备业务精良、政治**的“专车”司机。目前英国能享受“专车”待遇的一共二十几个人。使用“专车”的部门,每年都要向**车辆和快递局支付相应的费用。
在英国,如果官员被抓住滥用纳税人的钱享受、摆谱,都是可能断送其政治生涯的大事儿。英国的这类事情,除了有相关规定约束和**官员的自律外,媒体舆论的监督也至关重要。